-
首页
-
公版免费书
-
精油按摩3
精油按摩3
陆欣怡
81607万字
58963人读过
连载
今年9月份去了德国奥地利捷克,到现在才勉强把片子整理了一遍,发现很多地方是去过的但已经不能清楚地回忆起是哪里了。就好像导游在现场讲解的时候,觉着倍儿清楚倍儿有意思,可睡过一觉之后,忘得个干干净净。唉,岁数大了。。。 打小俺就不喜欢码字,所以这个帖子才跑到了这里,要不然就帖到“走出国门”去了。在这里,我码出的字还真不一定有片子多,慢慢看吧您。。。不过看了之后别忘了给捧个场。 先要把上片子的顺序理一下,先上人物(其实就是美女),再上车(就是宝马),之后是风景建筑,最后按国家把剩下的统统上传了。第一篇: 欧洲各种MM 第二篇: 宝马博物馆 https//bbs.8264.com/thread-988821-6-1.html第三篇: 穿梭美景间 https//bbs.8264.com/thread-988821-11-1.html第四篇: 德国 https//bbs.8264.com/thread-988821-21-1.html第五篇: 奥地利 https//bbs.8264.com/thread-988821-30-1.html第六篇: 捷克 https//bbs.8264.com/thread-988821-38-1.html 第一篇: 欧洲各种MM 搭一个亚洲MM -)([
最新章节:
第521章
英超直播
(
2024-12-02 10:46:05)
更新时间:
2024-12-02 18:07:09
卞佑芸
《序》 凌晨两点半,我躺在上海到拉萨的火车上, 此刻,我的心灵得到了彻底的放松.... 面对未知的前路,没有企图,没有欲望, 此刻,一个旅者在路上.....《去西藏》之攻略篇 西藏,很多人向往的地方,2011年9月有机会前往。谨将此行记录,供个人回忆和他人参考。 时间:2011年9月13日----2011年9月29日 地点:以拉萨为中心,东至鲁朗,西至珠峰,北至纳木错。 总结:进藏,无论走川藏,走新藏,走滇藏,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1、一部好车,山高路远,一部好车至关重要。 2、一个好司机,急弯天险,经验丰富的好司机,可以灵活应变。 3、一条好线路,多看攻略,好的线路,可以事半功倍,走更远的路看更美的风景。 4、一个好团队,不是一家人千万别硬靠一家门,不是所有背包的人都是驴,我欣赏喜力家门口贴的那句话,“西服领带莫入”,摆不清个人身份与角色的人,你可以去旅行团。不是所有的“绿皮车”都可以去拉萨,有的“绿皮车”只能做“地铁”。 5、一个好心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至少不会因为下雨看不到珠峰就怨天尤人。山在那里,看不见峰,你还可以看见云。 西藏之行,我是幸运的。 幸运的是选择了九月,这个晴朗的日子出行;幸运的是选择了好司机,这帮纯朴的藏族汉子,是他们合理地帮我们设计了路线和时间安排,让我们看到了珠峰的全貌;看到了纳木错的晚霞和日照念青唐古拉山;看到了羊卓雍错的静谧和碧玉般的满拉水库.... 幸运的是有一大群关心我的朋友,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忘不了八一杜鹃花宾馆的次仁;忘不了为了接我们下山,连口水都没有顾得喝的藏族司机次旦;忘不了话虽不多,却掷地有声的平措;还有格桑、次旺,还有很多微笑着的藏族朋友.... 幸运的是我在8264网预定了行者驴舍,忘不了,在行者驴舍那些推开窗子就可以看见布达拉宫的日子....... 我是幸运的,因为有你们..... 既然是攻略篇,那就先来介绍一下我们的车和我们的司机。 我们租用的第一部越野车,丰田巡航舰,驾驶员:格桑罗布。一个非常老实的藏族小伙子,话不多,人实在。 我们去珠峰,去纳木错的越野车和司机师傅:平措。也是一个话不多的藏族师傅,比我们年龄稍大,在路上帮我们设计路线,该赶路的时候赶路,随时拍景观光,时时为我们着想,推荐一下。因为越野车是他本人的,正式的日喀则旅行牌照的丰田越野车,手续齐全。联系电话:13648903219 师傅:平措。他常说,一路上有你,苦一点都愿意! 照片右边的是八一杜鹃花酒店的索朗次仁,一个年轻热心的藏族小伙子,在我们第一部越野车坏在路上的时候,是他及时安排另外一部越野车前去接应,并且帮我们解决了第二部车子的问,被我们戏称为“林芝及时雨”。 林芝杜鹃花酒店 索朗次仁 联系电话:13989940450 还有一位次旦师傅,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开车去鲁朗接我们下山。次旦师傅是一个健谈的好司机,他可以讲述关于西藏的故事,介绍西藏各个景点的历史给你听。联系电话:13908945750 车型:猎豹。 我们的线路:西藏是个让你忘却了时间的地方,所以,没有必要赶路,走到哪里是哪里。这里到处都是风景。 第一天,预定布宫门票,去哲蚌寺,下午去大昭寺。 第二天,去布宫参观,酸奶坊里泡奶吧,布宫广场晒太阳,拉萨博物馆,八角街溜达,去藏家宴吃藏餐。 第三天,前往鲁朗,途径松赞干布的故乡,中流砥柱,尼洋河,八一,林芝,鲁朗林海,住八一。 第四天,鲁朗游 第五天,八一途径拉萨,住曲水。 第六天 ,曲水经岗巴拉山,看羊湖,满拉水库,卡惹拉冰川,住定日。 第七天,定日,珠峰,日喀则,住日喀则。 第八天,日喀则,尼木,纳木错,住纳木错羊宾馆。 第九天,纳木错返回拉萨。 第十天,拉萨河,八角街转悠,住行者驴舍。 第十一天,拉萨河,色拉寺。住行者驴舍。 第十二天,八角街小寺庙,娘热风情园看藏獒。 第十三天,拉萨火车站,离开拉萨。 我们投宿的地方,还有龙门客栈哦!拉萨入住:行者驴舍 坐落在布宫后面的驴舍,环境适宜驴友。 联系电话:13989905360老板江莉八一入住:杜鹃花宾馆 条件不错 长途免费哦 联系电话:13989940450有困难你可以随时找老板:次仁曲水入住:一个被当地评委文明单位的家庭旅舍,没有名字,是那个小镇上为数不多的旅社,我们忘记了名字,因 为当天晚上电路不好,灯忽闪忽闪的,被我们戏称为“龙门客栈”。只是投宿一晚,为了能及时看见羊湖的日出。白坝入住:成都庄园,一个很干净的小驴舍,老板很干净利索,联系电话:13889020294周先生纳木错入住:羊宾馆很有名的宾馆,中央四台介绍过,电话随处可以找到。 我们的团队既然是攻略篇,那就来说说我们的装备吧: 太阳镜、太阳帽、防晒霜(指数要高一点),护肤霜、润唇膏、湿纸巾(珠峰和纳木错不具备洗漱条件)、洗发水、香皂、牙刷、牙膏、毛巾、卷筒纸、头灯,雨具,水壶、睡袋。 衣服:漂亮妹妹可以随意准备衣服,只是不要忘记带一件轻便羽绒服、冲锋衣。 常备药物: 抗高反药物:红景天,西洋参片、板蓝根冲剂(每天喝,干燥到每天起床氮中带血,鼻腔.),消炎药,感冒药,退烧药,肠胃药,止血贴,复合维生素,牛黄解毒片,润喉片、诺迪康(其实就是藏药红景天)。 带些文具,比如:铅笔、本子、圆珠笔等比较好,这些是路上遇见藏族孩子,给他们的,我在纳木错遇见了一个女孩,她留了一个地址给我,希望我可以邮寄一些书本给她,在后面的游记我会写到。 友情提醒:你可以不买文具,但是千万不要带用过的,或者是坏东西给孩子们,在那蓝天下,面对孩子诚挚的眼睛你的良心会颤抖的。 准备一些纸币零钞,那里不用硬币哦! 不要担心东西带的不全,衣服带的不够,在拉萨八角街的商家,什么都有卖的,价格也很公道。 2011年9月13日至2011年9月29日徐州西藏自助游(17天)费用清单 交通:4551元(其中:包车2500,硬卧745,软卧1152,打车153)餐费:1061元(早饭管饱,中餐晚餐四菜一汤准)药品:82元 (四人剩余药品全部捐赠色拉寺附近转山藏民)保险:210元 (美亚保险30天)零钱:9元 (寺庙)住宿:635元(四人间、准间、多人间)门票:665元(含珠峰越野车、哲蚌、纳木措、大昭、布宫、羊湖)通讯:25元捐赠:80元(文具60元,喇嘛电话充值20元)(个人)合计:7318元 嗯,准备好了!我们该出发了!千万不要被下面的啤酒和牛奶吓倒了,这是四个人在44小时里的食物,我们是集中采购,这样可以避免浪费! 好了,啰嗦了这么多!我们出发吧!《去西藏》之二 路上的风景 都说:西藏不在拉萨,西藏不在日喀则,真正的西藏在路上……美景不在前藏,美景也不在后藏,真正的美景在路上…的确如此:美景在路上!凌晨上车,一觉醒来火车已经进入三门峡地区,眼前的河流应该是黄河的支流吧?下雨了,透过车窗看着窗外模糊的风景,心里想,把雨水留在路上吧,祈祷西藏是个大晴天。这里塌方了。桥被大水冲断了。火车驶进了甘肃地界,天开始蓝了,气候也干燥了。这是酒钢集团下属的一个重工基地,好像是在铁路沿线生产钢材的。 从格尔木开始,我们的火车开始进入青藏高原,真正意义上的青藏铁路开始了。 早上近六点的时候,列车停靠在格尔木车站,茫茫大漠只有一轮明月。从这一刻开始,我们的车窗就成了变幻莫测的观景台。([]
卢佳玲
〖前言〗2013年8月7日上午,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乔默-肯雅塔国际机场爆发大火,烧毁国际到达大厅,机场关闭。听闻这个消息时,我们正在从安博塞利返回内罗比的路上。“既然机场关闭,我们是不是可以晚回几天?正好可以再去一次马赛马拉!”得知这条坏消息,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叹气,反倒有点幸灾乐祸。我们在马赛马拉只呆了三天,三天的时间,对于辽阔无边的马赛马拉草原来说哪里足够,只觉意犹未尽,诸多遗憾。8月8日,按原计划下午我们就将搭乘阿联酋航空返国。但一大早便得知消息,国际机场当天依旧关闭。清静和飞翔开始与旅行社及保险公司联系,75忙着联系更便宜的酒店,因为十有八九我们这天是无法离开了。走不了,但也去不了马赛马拉,因为正值马赛马拉的旺季,如果没有提前几个月预订住宿,根本是一房难求。午饭后,我们兵分两路:大部队去机场确认航班消息,我和蟋蟀头及75去希尔顿酒店预订当晚的住宿。因美亚保险认为机场火灾不在我们的保险范围之内,保险公司拒不承担我们滞留的任何费用,所以我们得找便宜一点的住宿。对于我们这类出行常住青旅或家庭旅馆的驴友来说,希尔顿这样的五星级酒店向来不在考虑之内。但,这是在内罗毕,我们必须为自己选择一个安全的酒店。而安全,往往则意味着昂贵。在希尔顿订好住宿后,我们三人赶到机场与大部队汇合。机场区的空气里依旧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焦味,国际航班抵达区的建筑被浓烟熏黑,且部分坍塌。此情此景,惨不忍睹。对于我们这些滞留的客人将如何处置,机场与阿联酋航空没有任何表态。我们一无所获地离开机场,回到希尔顿。200美元/晚的住宿费,除了安全,我们并没得到更多。房间又小又旧,似乎连如家也不如,晚餐的费用又高得离谱,大家再也没有玩的心情,只一门心思想着回去。8月9日,一大早check out后赶到机场,机场早已是人潮汹涌,混乱不堪。我们挤在一个小通道处,在长不到十米的通道排了两三个小时,才总算安检完进入check-in大厅。原以为进去后便诸事大吉,谁知那只是等待的开始。check-in大厅里早已挤得人满为患,但离开的人少,进来的人却在源源不断地增加。在阿联酋团队check-in的柜台前又排队两小时后,方得知阿联酋当天并没增加一个航班,这意味着7号8号未离开的旅客将继续滞留。满怀希望的人群一片哗然,开始躁动不安。阿联酋航空的工作人员站在柜台上讲话,让非当天机票的乘客离开,“NO!NO!”滞留的旅客,而且大多是中国游客,喊着统一的口号,表示抗议。这样的劝退与躁动发生几个回合后,驻内罗毕的中国大使馆人员赶到,人群爆发出一阵掌声,集体喊着“我们要回家!我们要回家!”这样的场面我从未经历,有点震惊,也有点感动。大使馆参赞与各团队的领队交流后,又与阿联酋的工作人员沟通。但那晚,我们的等待并没有一个好的结束。八月的内罗毕,晚上凉风习习。机场上已搭了两天的帐篷,依然还在搭建中,黑人兄弟的工作效率,实在不能令人恭维。我们一群人站在机场的一块空地上,讨论我们的何去何从。讨论没有结果,唯一确定的是,先回酒店休息。在机场耗了一整天,大家都累了,身心俱疲。所幸的是,8月10日一大早,阿联酋航空便来电,要我们赶紧去机场。这一天,机场的秩序明显比前一天好很多,我们顺利地办完值机、通关、安检,直至坐到帐篷搭成的临时候机大厅时,心里才安定许多。心安之余,回想肯尼亚的这十多天旅程,只觉内心五味杂陈。原以为可以在肯尼亚无污染的大草原上畅快呼吸,享受天然氧吧,谁知灰尘铺天盖地,大家都用口罩或头巾捂着脸,每天回到房间都是蓬头垢面。原以为可以在内罗毕穿街走巷,享受逛街乐趣,谁知内罗毕安全堪忧,因抢劫时常发生,我们所停留的地方,除了餐厅,就是酒店。原以为只要在对的时节到了马赛马拉,每天都可以欣赏到角马过河的壮观场景,谁知这其实非常靠运气。但不得不承认,近距离看动物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优雅的长颈鹿、温顺的斑马、性感的猎豹、稳重的大象、猥琐的鬣狗、霸气十足的狮子。。。当曾在动物园里才能看到的动物,忽然在我周围自由行走、奔跑,那感觉真是无以伦比的美妙。特别是当狮子情侣含情脉脉地对望时,那一刻,我的心瞬间被打动,化得如水一般温柔。当然,更多的故事,更多的细节,还是请与我一起,走进肯尼亚。 D1(7-29)上海——迪拜——内罗毕4点钟,天未亮,整个城市还在沉睡中,我俩便拎着行李从家里出发了,去浦东机场与朋友们汇合。我们将搭乘715的航班,经迪拜转机前往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在这之前,我只睡了3个小时。待飞机准时起飞时,我已进入沉沉的睡梦中。在梦中,我似乎进入了时光隧道,去往另一个不同维度的空间。但的确,那是另一个不同的国度,位于赤道上的东非国家——肯尼亚。抵达时,我们的时针将往回拨5个小时。时光倒流,在抵达肯尼亚的那一刻,梦想成真。 内罗毕国际机场,号称是东非最大、也最繁忙的机场,但在我们看来,小,且陈旧。繁忙却是真,当地时间傍晚19点过时,依然人流如潮,通关时,三四个关口处排着冗长的队伍。机场让人失望,但入住的酒店Crowne plaza却是当晚最大的惊喜了。出发之前,领队清静就说,肯尼亚的条件不太好, 即使五星级酒店,也不一定有wifi,也不保证有热水淋浴,千万不要用国内五星级酒店的准来衡量。所以,当我们走进酒店,便有人递上热毛巾和芒果汁,有人主动帮忙搬送行李,再到走进房间,眼前一亮,打开手机,免费联上wifi时,激动之情便难以言喻了。只是,酒店禁止吸烟,不仅只是酒店大堂等公共区域,所有房间都禁止抽烟。烟瘾难耐的蟋蟀头不甘心,让我打电话到前台,询问何处可以抽烟。话筒那边的声音,礼貌且明确:请下楼,走出酒店大门。如此严格的禁烟,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更意想不到的是,酒店居然在门口设有安检,所有的行李都必须通过安检。当时虽觉奇怪,却并不太为意,只是在后来的行程中,才渐渐明了其中的原因所在。 D2(7-30)内罗毕——马赛马拉 早餐后,我们便径直驱车离开酒店,没有在内罗毕作任何停留,直接驶向马赛马拉。座落在使馆区的Crowne plaza,似乎位于市区之外,仅几分钟而已,我们便已远离内罗毕,行驶在两边是乡村或镇子的公路上。而内罗毕的真实面貌,尚未见识。 我们团队20人,共租了六辆面包车,每辆车3-4人。我和蟋蟀头、龙之杰三人一辆。刚上车坐稳,蟋蟀头便要我和司机说,带我们去买打火机。司机约瑟夫Joseph一口答应。一边开车,一边回过头说道:“no problem.” 刹车没踩,车速没减,还回过头来说话,他这个举动吓坏了我,赶紧说道:“别转头,别转头!”我的话音刚落,约瑟夫又把头转了回来,举着手里的香烟告诉我们,“车里可以吸烟”。他这句话让蟋蟀头和龙之杰高兴不已,赶紧给约瑟夫递过去一支烟。因为,在这之前,我们的导游再三告诫,肯尼亚很多地方不能随便吸烟,比如公共场所、草原、车上。但刚出发,就有这样的破例,两个烟鬼当然兴奋不已。他俩兴奋,我却有另外的担忧。约瑟夫开车时只要说话,必定回头,这习惯令我最初非常担心行驶的安全问。但实际上,我当然是多虑了。黑人司机的脑袋后面似乎还长了另一双眼睛似的,他们即使回头说话,也能灵活地与对面的车辆擦肩而过。 9点过,我们途中的第一次停车,杜导说,东非大裂谷到了。东非大裂谷,这条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1/6的大裂谷,是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深陷的地沟,犹如地球的一道巨大伤疤。位于肯尼亚的裂谷,只是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在裂谷地带,发现了距今已经有350万年的“能人”(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人)遗骨,诸多考古发现证明东非大裂谷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在人类起源问上,很多科学家支持“非洲起源说”,即目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类的祖先在大约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然后在距今10万年以内离开非洲,向亚洲和欧洲扩散。我们其实都是非洲后裔,你相信吗?maybe。但眼前的大裂谷,因为角度问,并不能让我们感受到视觉上的震撼。眼见不一定为实,便是这个道理。在大裂谷观景点,蟋蟀头的最大收获,可能便是买到的两盒火柴。观景点旁边一个木雕礼品店,我问售货员是否有打火机出售?他摇头,然后从袋中掏出1盒火柴。我点点头,“这个也行。” 售价1美元,没有讨价还价。想再问他多买一盒,他跑去另一个房间,对另一个人叽叽咕咕一阵后,那个人不知从什么角落里又翻出一盒火柴。火柴难道是这里的稀缺货?我有点不明白。后来问约瑟夫,为何他们不卖打火机,只有火柴?他回答,因为打火机的气有伤身体,所以人们不爱用。真是这样吗?我半信半疑。 再一次停车时,正值中午时分,我们停在一家酒店午餐。下了车,男人们除了抽烟,便是纷纷抢着与黑人兄弟合影。他们的心思谁都明白,无非是想彰显一下自己的皮肤有多白。蟋蟀头之前一直说自己晒得太黑,现在他终于心理平衡了。不仅不黑,而且看起来似乎太白了。 我们的司机约瑟夫,英语说得比我溜。在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的肯尼亚,英语是官方语言,课本全部是英语写成。所以,只要上过学读过书的肯尼亚人,都会说一口流利英语,而且还是英式口语。非洲是一夫多妻制,所以我很好奇,约瑟夫娶了几个妻子。当他回答我,没有结婚时,我大为诧异。再问他年龄,他告诉我,他43了。听闻他已43岁还没有结婚,我表示不相信。他淡淡地笑着,“结过婚,但现在离了。”后来聊起他的生意时,他才说,7~10月是肯尼亚的旺季,他几乎天天开车在外;即使淡季的时候,也是隔一周外出一周,聚少离多,所以就离婚了,而且没有儿女。现在正和一个中国女孩交往中。约瑟夫的坦诚相告,让我了解到现在的肯尼亚,城市中的男人们迫于经济上的压力,一夫多妻在减少,这种现象也许在农村会更为普遍。 午餐是自助餐。实际上,我们在肯尼亚这一路上,在酒店都是自助餐,如果在草原上,就是酒店准备的餐盒。非洲的饮食比想像中好。午餐后,继续上路。路边的植物,开始变得奇奇怪怪。 初来乍到,沿途的所有风景都令我们感觉新鲜,即使车没有停留片刻,我们手中的相机快门也没停歇过。在通往马赛马拉的前半段路程时,约瑟夫并不干涉我们拍照,但后半段路经一些小镇时,他便严禁我们拍照,“NO photo!”他说归说,我们拍归拍,并不太理会他的干涉。但没想到,他神情更加严肃地阻止道:“这里不要拍照!如果你们再拍,街上的人会拿石子扔我们的。”一边说,他一边晃着右臂,做出扔石子的举动。我看着路边的人们,他们中的有些人在我们经过时还会向我们挥挥手。我很难想像,如果我拍他们,下一刻,他就会捡起石头攻击我们。但约瑟夫的严肃劲告诉我们,他不是在瞎编故事,他一定亲身经历过,他的车可能就被那些石子砸坏过。 越接近马赛马拉,灰尘越大。当车从公路转入土路时,灰尘已是铺天盖地,迎着车袭来。即使车窗全部摇紧,也丝毫无用,在剧烈的颠簸中,车窗很容易就被颠开一条缝,然后缝隙越来越大。车中,一股干燥而呛人的土味,弥散开来。我和蟋蟀头都戴上了口罩,但过不了太久,蟋蟀头还是把口罩摘到了一边,“太闷了,气也喘不过来的感觉”。约瑟夫果然不愧有15年的车龄,驾驶经验丰富,即使路烂到极点,车七摇八颠,他也几乎不减速。别小看他这辆破面包车,可是改装过的拥有四驱的面包车。真正是面包车的外型,越野车的本领。车虽然颠得厉害,但我们还是睡着了。待再醒来时,蟋蟀头抹了下嘴巴,伸手向我要水喝,“我得喝口水把嘴里的土给咽下去。”他这话,把我刚喝进嘴里的水,差点喷出来。待我们六辆车终于全部停下来,我们可以下车透下风喘口气时,周围已是一片清新。“快看,那边的一群羚羊!”不知谁叫了一声,所有人的相机都对准了不远处草地上的一小群羚羊 。这是我们在草原上第一次看到动物,难免兴奋。但在后面的几天,这样的羚羊随处可见时,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毕竟,这是非洲大草原上最最常见的一种动物。 上车,继续向前。刚刚进入马赛马拉的我们,新鲜、好奇、兴奋。显然,斑马比我们淡定许多。七八月是马赛马拉的冬季,枯黄的草色,一片片地蔓延开来,羚羊开始随处可见。我们的车停在了马赛村的门口。这些身披红布,手执一根木棒的男人,便是传说中连野兽也怕的骁勇善战的马赛人。我拿着一袋给小朋友们准备的棒棒糖跳下车,谁知,刚下车,这袋棒棒糖就几乎被这些男人们瓜分干净。去非洲之前,在书中了解到,马赛人不爱拍照,因为他们担心拍照会带走他们的灵魂。所以,我对去马赛村拍照心有顾忌。但是,这已不是一般的马赛村了,它已经商业化。早已见惯了各类游客,再加上我的棒棒糖,这些马赛男人都很乐意与我合影一张,即使把他们人手不离的木棒借我一用也是无所谓。 要识别马赛男人很容易,因为他们的装束很醒目:两块红底黑条或红底黑格的布,一块扎在腰上遮羞,一块披在肩上。马赛男人之所以喜欢身披红布,其实是为了吓跑狮子等野兽,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牛群。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块传统的红布不再是单一的红底黑条,也变换出多种样式,出现了黑条、黄条、蓝条或者黄格、蓝格,唯一不变的就是大红的底色。蟋蟀头提出要披一下他们身上的那块红布,那个马赛人立马答应,把自己身上的披风解下来,给蟋蟀头围上,再系个结,就OK了,穿戴十分容易。 这个说一口流利英语的马赛男人叫Peter,我注意到,甚至于他的装束都与其他马赛男人不一样。Peter指着距离我们不远的一个小门说道:“请大家抓紧时间,赶紧过来吧,我们为你们准备了节目。”那个用树枝扎起来的拱形小门便是马赛村的入口,低矮的入口与他们修长的身材完全不符。我们猜想是为防大型野兽进入才设计成这样的。参观马赛村并非免费,每人要收取35美元。这样一个自费项目让团队中的部分人有点犹豫不决,踌躇着是否要花200多人民币的门票去参观一个商业化的小村落。他们的犹而不决让Peter有点不耐烦了,大声地说道,“如果不参观村子,请不要再拍任何照片。”不能拍人,即使拍风景照也不行。最终,我们的团队一分为二,一部分去参观马赛村,另一部分则直接去酒店。关于值得不值得,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把秤,且准不一,难以评判。我只是认为,既然已到了别人家门口了,人都站门口欢迎我们了,那就去吧,就算是一种礼仪。门票,就算是我们登门拜访的一点礼金而已。去亲朋好友家串门做客,我们还得拎点东西了,去别人村里作客送点礼品更是无可厚非。最重要的是,即使这已是一个对游客开放的马赛村,它也还是马赛村,是马赛人自己的家,而非一个临时搭建起来供游客参观的人工景点。跟着Peter进了马赛村。过那道拱门时,身材矮小如我,也得弯腰才能进入。村不大,零落地散着一些土坯砌成的房屋。低矮的土屋,与马赛人的身高同样不匹配。待我们一一进入,十几个马赛男人已经排成一排,准备为我们跳“勇士之舞”。“勇士之舞”是马赛男人的传统舞蹈,在他们的哼唱中,一个接一个的马赛人开始立定跳高,跳完一轮,再来一轮。除了绷紧小腿,笔直地往上跳,勇士之舞没有更多动作,手上也不需要多余的比划,只要尽可能地跳得高些就行。这真是我所见过的最简单的舞蹈。但其实,跳得高,跑得快,历来就是马赛人对勇士的认定准,这其实也与他们的游牧习性相关。(拍摄者:蟋蟀头) 跳完舞,Peter开始为我们介绍他们的村庄。Peter说,收来的门票钱是为六个村子的100多个孩子筹建学校而用。得知我们每人交的35美元将用来建学校时,我心里顿时宽慰了许多。我问Peter,他为何会说英语?因为在我的想法里,以游牧为生的马赛部落,遵循传统生活方式的马赛人,一口流利的英语,似乎与他们完全沾不上边。Peter告诉我,他上过学。他竟然上过学?我有点吃惊。再问,村里有多少人上过学时,他平静地说道:“两个人。”另一个人,便是他的弟弟。“你是村长吗?”我问。能有这样特殊待遇的人,在我看来,必定是特权阶层。“NO。my father is chief.” 原来,他是酋长的儿子。Peter很得意地告诉我,他有10个老婆?十个老婆?!太让人吃惊了,他怎么顾得过来?“你结婚了吗?”这次轮到他向我提问了。“结婚了。”我指了指正在拍照的蟋蟀头。“不过,他只有我一个老婆。”我补充道。“你老婆向我提了这么多问,看来她爱上我了。要不,你把她让给我吧!”Peter开玩笑地和蟋蟀头说道。“NO。”蟋蟀头摇着头答道。但后来,他后悔了,和我说,“我应该假装答应他,再看他打算用多少头牛来换你,你就知道你值多少头牛了!”他刚一说完,便被我狠狠地掐了一下。不过,以畜牧为生的马赛人,的确是用牲畜作为娶亲的聘礼,据说十头牛就可以娶一个老婆。 接下来,Peter就要带我们进屋去参观了。马赛人的房屋用泥土和牛龚搭建而成,屋顶则用茅草盖上。在马赛娶老婆,男人不用担心房子问,因为房屋都由老婆搭建,一个老婆一个屋子。门很小,依然只能弯腰进去。进去后是厅,除了一股难闻的骚味,小小的厅里什么也没有。如果要坐下来,对着门,靠墙的一侧有一条砌高的土堆,可以当沙发一用。而这难闻的味道,则来自牲畜。因为牲畜是马赛人的财产,有时晚上会让牛羊进屋,以防被野兽偷袭。所以,马赛人的房屋实际上是人畜共用,有股怪味也就在所难免了。侧面有个更小的门洞,钻进去,再向左转个弯,便是卧室了。这样的内部构造,其实是防止野兽或者敌人的贸然闯入。卧室小得可怜。靠右的地上用土稍微砌高点,再铺一些布,就是他们的床了。我有一个疑问,马赛人这么高的个子,这么短的床,岂不是从来都不能伸直腿睡觉?距离床边不到一米远的土灶,便是他们煮饭的地方。而墙上那个透着光亮的小洞,则是窗户。在我看来,说是窗户实在太不贴切,怎么看也只能说是个窗洞。在屋里生火煮东西,却只有这么小的两个窗孔换气,人住里面岂不要闷死?灯呢?屋里黑漆漆的一片,他们晚上用什么照明呢?杜导的解释是,马赛人的生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黑就睡觉了,根本用不着点灯。家徒四壁,马赛人的房屋真是把这个词解释得再透彻不过。(拍摄者:蟋蟀头)几个人挤在屋里,没呆多久,已觉缺氧,再加上屋内气味奇怪,我必须得出去透口气了。一出来,迎面便撞上一气质不凡的老者,他便是Peter的父亲——酋长大人。蟋蟀头按中国人的见面规矩,赶紧递上一支烟。老酋长把烟接过来,微笑不语。虽然他不会英语,我们无法更多交流,但老酋长的确是给人一种大家长的感觉。 令人惊讶的是,马赛人至今沿袭万年前钻木取火的传统。两个人搭手。把一束枯草杆垫在地上,草杆上再放一个带孔的木块,一人用手按紧这个木块,不让它移动。另一人则用一根木棍穿过木块的孔眼,并两手合掌转动木棍。18秒的时候,开始有烟冒出,不到30秒,那束枯草杆已有些许火星。马赛人便把木棍和木块拿开,用手捧着枯草杆,用嘴对着火星开始吹。烟雾越来越大,直至那束枯草杆燃起了红色的火苗。钻木取火成功,全过程仅1分钟15秒。但我永远是那个“为什么小姐”,从小到大都是如此。我从蟋蟀头那里拿来一盒火柴,问Peter,“你们为何不用火柴呢?这个更方便快捷。”说完,我掏出一根火柴,准备示范给他看,让他知道现代文明的厉害。哪知,第一根火柴竟然没划燃;换一根火柴,不行;再换一根。连换几根火柴后,Peter笑了,我却万分沮丧,并且无从解释。也许,是神不想破坏马赛人对钻木取火的执着吧,想借马赛人将这古老的传统保持下去,以告诉后人,我们人类曾经用这样的方式取火。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随后Peter拿了一个带孔的木块问我,要不要买?而且开价不菲。 接着,女人们终于登场,为我们表演唱歌。与马赛男人相比,女人的穿着就色彩丰富许多,而且身形相对肥胖,不知这是否与生育有关。 一夫多妻,全世界男人的梦想。不能一夫多妻,但至少可以与老婆们合个影。男队友们都纷纷跑过去与马赛女人合影,领队清静跑得最快,顺利拔得头筹,75次之,飞翔第三。只是,老婆们却越来越少。可怜的蟋蟀头,轮到他时,只剩三个马赛女人了。但他还是很开心,跟着马赛女人一起边唱边扭。她们唱的是马赛语,可蟋蟀头,你唱的又是什么呢?虽然是第四个上场,但明显他很受马赛女人的欢迎,一起唱歌,还一边有所交流。只是,你们在说什么呢? 唱完几曲后,马赛女人们散去,Peter要继续带我们去参观。他指着房屋后面草地上围成半圆形的货摊说,“This is our market.”货摊上的东西无非是一些手链、项链和木制工艺品。Peter指着手链和项链告诉我说:“这些都是我们村里的女人做的。”然后指着木雕说,“这些都是我们男人做的。”“卖这些东西的收入也将用来建我们的学校。”看着这些做工粗糙,且大同小异的商品,这一次,我却有点怀疑了。真的是自己做的?真的会把钱用来建学校?无论如何,读过书的Peter已经不再是一个原始的马赛人了,也许,在他的意识里,早已植入了市场经济。不过后来再想想,即使这些收入不是用来建学校,而是用来改善他们的生活,也未尝不可。毕竟,他们的生活环境,真的不咋样。而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放牧早已不再是他们唯一的谋生手段。旅游收入,已经成为这些村庄重要的收入来源。([]
张圣福
〖前言〗2013年8月7日上午,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乔默-肯雅塔国际机场爆发大火,烧毁国际到达大厅,机场关闭。听闻这个消息时,我们正在从安博塞利返回内罗比的路上。“既然机场关闭,我们是不是可以晚回几天?正好可以再去一次马赛马拉!”得知这条坏消息,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叹气,反倒有点幸灾乐祸。我们在马赛马拉只呆了三天,三天的时间,对于辽阔无边的马赛马拉草原来说哪里足够,只觉意犹未尽,诸多遗憾。8月8日,按原计划下午我们就将搭乘阿联酋航空返国。但一大早便得知消息,国际机场当天依旧关闭。清静和飞翔开始与旅行社及保险公司联系,75忙着联系更便宜的酒店,因为十有八九我们这天是无法离开了。走不了,但也去不了马赛马拉,因为正值马赛马拉的旺季,如果没有提前几个月预订住宿,根本是一房难求。午饭后,我们兵分两路:大部队去机场确认航班消息,我和蟋蟀头及75去希尔顿酒店预订当晚的住宿。因美亚保险认为机场火灾不在我们的保险范围之内,保险公司拒不承担我们滞留的任何费用,所以我们得找便宜一点的住宿。对于我们这类出行常住青旅或家庭旅馆的驴友来说,希尔顿这样的五星级酒店向来不在考虑之内。但,这是在内罗毕,我们必须为自己选择一个安全的酒店。而安全,往往则意味着昂贵。在希尔顿订好住宿后,我们三人赶到机场与大部队汇合。机场区的空气里依旧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焦味,国际航班抵达区的建筑被浓烟熏黑,且部分坍塌。此情此景,惨不忍睹。对于我们这些滞留的客人将如何处置,机场与阿联酋航空没有任何表态。我们一无所获地离开机场,回到希尔顿。200美元/晚的住宿费,除了安全,我们并没得到更多。房间又小又旧,似乎连如家也不如,晚餐的费用又高得离谱,大家再也没有玩的心情,只一门心思想着回去。8月9日,一大早check out后赶到机场,机场早已是人潮汹涌,混乱不堪。我们挤在一个小通道处,在长不到十米的通道排了两三个小时,才总算安检完进入check-in大厅。原以为进去后便诸事大吉,谁知那只是等待的开始。check-in大厅里早已挤得人满为患,但离开的人少,进来的人却在源源不断地增加。在阿联酋团队check-in的柜台前又排队两小时后,方得知阿联酋当天并没增加一个航班,这意味着7号8号未离开的旅客将继续滞留。满怀希望的人群一片哗然,开始躁动不安。阿联酋航空的工作人员站在柜台上讲话,让非当天机票的乘客离开,“NO!NO!”滞留的旅客,而且大多是中国游客,喊着统一的口号,表示抗议。这样的劝退与躁动发生几个回合后,驻内罗毕的中国大使馆人员赶到,人群爆发出一阵掌声,集体喊着“我们要回家!我们要回家!”这样的场面我从未经历,有点震惊,也有点感动。大使馆参赞与各团队的领队交流后,又与阿联酋的工作人员沟通。但那晚,我们的等待并没有一个好的结束。八月的内罗毕,晚上凉风习习。机场上已搭了两天的帐篷,依然还在搭建中,黑人兄弟的工作效率,实在不能令人恭维。我们一群人站在机场的一块空地上,讨论我们的何去何从。讨论没有结果,唯一确定的是,先回酒店休息。在机场耗了一整天,大家都累了,身心俱疲。所幸的是,8月10日一大早,阿联酋航空便来电,要我们赶紧去机场。这一天,机场的秩序明显比前一天好很多,我们顺利地办完值机、通关、安检,直至坐到帐篷搭成的临时候机大厅时,心里才安定许多。心安之余,回想肯尼亚的这十多天旅程,只觉内心五味杂陈。原以为可以在肯尼亚无污染的大草原上畅快呼吸,享受天然氧吧,谁知灰尘铺天盖地,大家都用口罩或头巾捂着脸,每天回到房间都是蓬头垢面。原以为可以在内罗毕穿街走巷,享受逛街乐趣,谁知内罗毕安全堪忧,因抢劫时常发生,我们所停留的地方,除了餐厅,就是酒店。原以为只要在对的时节到了马赛马拉,每天都可以欣赏到角马过河的壮观场景,谁知这其实非常靠运气。但不得不承认,近距离看动物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优雅的长颈鹿、温顺的斑马、性感的猎豹、稳重的大象、猥琐的鬣狗、霸气十足的狮子。。。当曾在动物园里才能看到的动物,忽然在我周围自由行走、奔跑,那感觉真是无以伦比的美妙。特别是当狮子情侣含情脉脉地对望时,那一刻,我的心瞬间被打动,化得如水一般温柔。当然,更多的故事,更多的细节,还是请与我一起,走进肯尼亚。 D1(7-29)上海——迪拜——内罗毕4点钟,天未亮,整个城市还在沉睡中,我俩便拎着行李从家里出发了,去浦东机场与朋友们汇合。我们将搭乘715的航班,经迪拜转机前往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在这之前,我只睡了3个小时。待飞机准时起飞时,我已进入沉沉的睡梦中。在梦中,我似乎进入了时光隧道,去往另一个不同维度的空间。但的确,那是另一个不同的国度,位于赤道上的东非国家——肯尼亚。抵达时,我们的时针将往回拨5个小时。时光倒流,在抵达肯尼亚的那一刻,梦想成真。 内罗毕国际机场,号称是东非最大、也最繁忙的机场,但在我们看来,小,且陈旧。繁忙却是真,当地时间傍晚19点过时,依然人流如潮,通关时,三四个关口处排着冗长的队伍。机场让人失望,但入住的酒店Crowne plaza却是当晚最大的惊喜了。出发之前,领队清静就说,肯尼亚的条件不太好, 即使五星级酒店,也不一定有wifi,也不保证有热水淋浴,千万不要用国内五星级酒店的准来衡量。所以,当我们走进酒店,便有人递上热毛巾和芒果汁,有人主动帮忙搬送行李,再到走进房间,眼前一亮,打开手机,免费联上wifi时,激动之情便难以言喻了。只是,酒店禁止吸烟,不仅只是酒店大堂等公共区域,所有房间都禁止抽烟。烟瘾难耐的蟋蟀头不甘心,让我打电话到前台,询问何处可以抽烟。话筒那边的声音,礼貌且明确:请下楼,走出酒店大门。如此严格的禁烟,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更意想不到的是,酒店居然在门口设有安检,所有的行李都必须通过安检。当时虽觉奇怪,却并不太为意,只是在后来的行程中,才渐渐明了其中的原因所在。 D2(7-30)内罗毕——马赛马拉 早餐后,我们便径直驱车离开酒店,没有在内罗毕作任何停留,直接驶向马赛马拉。座落在使馆区的Crowne plaza,似乎位于市区之外,仅几分钟而已,我们便已远离内罗毕,行驶在两边是乡村或镇子的公路上。而内罗毕的真实面貌,尚未见识。 我们团队20人,共租了六辆面包车,每辆车3-4人。我和蟋蟀头、龙之杰三人一辆。刚上车坐稳,蟋蟀头便要我和司机说,带我们去买打火机。司机约瑟夫Joseph一口答应。一边开车,一边回过头说道:“no problem.” 刹车没踩,车速没减,还回过头来说话,他这个举动吓坏了我,赶紧说道:“别转头,别转头!”我的话音刚落,约瑟夫又把头转了回来,举着手里的香烟告诉我们,“车里可以吸烟”。他这句话让蟋蟀头和龙之杰高兴不已,赶紧给约瑟夫递过去一支烟。因为,在这之前,我们的导游再三告诫,肯尼亚很多地方不能随便吸烟,比如公共场所、草原、车上。但刚出发,就有这样的破例,两个烟鬼当然兴奋不已。他俩兴奋,我却有另外的担忧。约瑟夫开车时只要说话,必定回头,这习惯令我最初非常担心行驶的安全问。但实际上,我当然是多虑了。黑人司机的脑袋后面似乎还长了另一双眼睛似的,他们即使回头说话,也能灵活地与对面的车辆擦肩而过。 9点过,我们途中的第一次停车,杜导说,东非大裂谷到了。东非大裂谷,这条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1/6的大裂谷,是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深陷的地沟,犹如地球的一道巨大伤疤。位于肯尼亚的裂谷,只是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在裂谷地带,发现了距今已经有350万年的“能人”(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人)遗骨,诸多考古发现证明东非大裂谷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在人类起源问上,很多科学家支持“非洲起源说”,即目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类的祖先在大约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然后在距今10万年以内离开非洲,向亚洲和欧洲扩散。我们其实都是非洲后裔,你相信吗?maybe。但眼前的大裂谷,因为角度问,并不能让我们感受到视觉上的震撼。眼见不一定为实,便是这个道理。在大裂谷观景点,蟋蟀头的最大收获,可能便是买到的两盒火柴。观景点旁边一个木雕礼品店,我问售货员是否有打火机出售?他摇头,然后从袋中掏出1盒火柴。我点点头,“这个也行。” 售价1美元,没有讨价还价。想再问他多买一盒,他跑去另一个房间,对另一个人叽叽咕咕一阵后,那个人不知从什么角落里又翻出一盒火柴。火柴难道是这里的稀缺货?我有点不明白。后来问约瑟夫,为何他们不卖打火机,只有火柴?他回答,因为打火机的气有伤身体,所以人们不爱用。真是这样吗?我半信半疑。 再一次停车时,正值中午时分,我们停在一家酒店午餐。下了车,男人们除了抽烟,便是纷纷抢着与黑人兄弟合影。他们的心思谁都明白,无非是想彰显一下自己的皮肤有多白。蟋蟀头之前一直说自己晒得太黑,现在他终于心理平衡了。不仅不黑,而且看起来似乎太白了。 我们的司机约瑟夫,英语说得比我溜。在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的肯尼亚,英语是官方语言,课本全部是英语写成。所以,只要上过学读过书的肯尼亚人,都会说一口流利英语,而且还是英式口语。非洲是一夫多妻制,所以我很好奇,约瑟夫娶了几个妻子。当他回答我,没有结婚时,我大为诧异。再问他年龄,他告诉我,他43了。听闻他已43岁还没有结婚,我表示不相信。他淡淡地笑着,“结过婚,但现在离了。”后来聊起他的生意时,他才说,7~10月是肯尼亚的旺季,他几乎天天开车在外;即使淡季的时候,也是隔一周外出一周,聚少离多,所以就离婚了,而且没有儿女。现在正和一个中国女孩交往中。约瑟夫的坦诚相告,让我了解到现在的肯尼亚,城市中的男人们迫于经济上的压力,一夫多妻在减少,这种现象也许在农村会更为普遍。 午餐是自助餐。实际上,我们在肯尼亚这一路上,在酒店都是自助餐,如果在草原上,就是酒店准备的餐盒。非洲的饮食比想像中好。午餐后,继续上路。路边的植物,开始变得奇奇怪怪。 初来乍到,沿途的所有风景都令我们感觉新鲜,即使车没有停留片刻,我们手中的相机快门也没停歇过。在通往马赛马拉的前半段路程时,约瑟夫并不干涉我们拍照,但后半段路经一些小镇时,他便严禁我们拍照,“NO photo!”他说归说,我们拍归拍,并不太理会他的干涉。但没想到,他神情更加严肃地阻止道:“这里不要拍照!如果你们再拍,街上的人会拿石子扔我们的。”一边说,他一边晃着右臂,做出扔石子的举动。我看着路边的人们,他们中的有些人在我们经过时还会向我们挥挥手。我很难想像,如果我拍他们,下一刻,他就会捡起石头攻击我们。但约瑟夫的严肃劲告诉我们,他不是在瞎编故事,他一定亲身经历过,他的车可能就被那些石子砸坏过。 越接近马赛马拉,灰尘越大。当车从公路转入土路时,灰尘已是铺天盖地,迎着车袭来。即使车窗全部摇紧,也丝毫无用,在剧烈的颠簸中,车窗很容易就被颠开一条缝,然后缝隙越来越大。车中,一股干燥而呛人的土味,弥散开来。我和蟋蟀头都戴上了口罩,但过不了太久,蟋蟀头还是把口罩摘到了一边,“太闷了,气也喘不过来的感觉”。约瑟夫果然不愧有15年的车龄,驾驶经验丰富,即使路烂到极点,车七摇八颠,他也几乎不减速。别小看他这辆破面包车,可是改装过的拥有四驱的面包车。真正是面包车的外型,越野车的本领。车虽然颠得厉害,但我们还是睡着了。待再醒来时,蟋蟀头抹了下嘴巴,伸手向我要水喝,“我得喝口水把嘴里的土给咽下去。”他这话,把我刚喝进嘴里的水,差点喷出来。待我们六辆车终于全部停下来,我们可以下车透下风喘口气时,周围已是一片清新。“快看,那边的一群羚羊!”不知谁叫了一声,所有人的相机都对准了不远处草地上的一小群羚羊 。这是我们在草原上第一次看到动物,难免兴奋。但在后面的几天,这样的羚羊随处可见时,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毕竟,这是非洲大草原上最最常见的一种动物。 上车,继续向前。刚刚进入马赛马拉的我们,新鲜、好奇、兴奋。显然,斑马比我们淡定许多。七八月是马赛马拉的冬季,枯黄的草色,一片片地蔓延开来,羚羊开始随处可见。我们的车停在了马赛村的门口。这些身披红布,手执一根木棒的男人,便是传说中连野兽也怕的骁勇善战的马赛人。我拿着一袋给小朋友们准备的棒棒糖跳下车,谁知,刚下车,这袋棒棒糖就几乎被这些男人们瓜分干净。去非洲之前,在书中了解到,马赛人不爱拍照,因为他们担心拍照会带走他们的灵魂。所以,我对去马赛村拍照心有顾忌。但是,这已不是一般的马赛村了,它已经商业化。早已见惯了各类游客,再加上我的棒棒糖,这些马赛男人都很乐意与我合影一张,即使把他们人手不离的木棒借我一用也是无所谓。 要识别马赛男人很容易,因为他们的装束很醒目:两块红底黑条或红底黑格的布,一块扎在腰上遮羞,一块披在肩上。马赛男人之所以喜欢身披红布,其实是为了吓跑狮子等野兽,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牛群。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块传统的红布不再是单一的红底黑条,也变换出多种样式,出现了黑条、黄条、蓝条或者黄格、蓝格,唯一不变的就是大红的底色。蟋蟀头提出要披一下他们身上的那块红布,那个马赛人立马答应,把自己身上的披风解下来,给蟋蟀头围上,再系个结,就OK了,穿戴十分容易。 这个说一口流利英语的马赛男人叫Peter,我注意到,甚至于他的装束都与其他马赛男人不一样。Peter指着距离我们不远的一个小门说道:“请大家抓紧时间,赶紧过来吧,我们为你们准备了节目。”那个用树枝扎起来的拱形小门便是马赛村的入口,低矮的入口与他们修长的身材完全不符。我们猜想是为防大型野兽进入才设计成这样的。参观马赛村并非免费,每人要收取35美元。这样一个自费项目让团队中的部分人有点犹豫不决,踌躇着是否要花200多人民币的门票去参观一个商业化的小村落。他们的犹而不决让Peter有点不耐烦了,大声地说道,“如果不参观村子,请不要再拍任何照片。”不能拍人,即使拍风景照也不行。最终,我们的团队一分为二,一部分去参观马赛村,另一部分则直接去酒店。关于值得不值得,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把秤,且准不一,难以评判。我只是认为,既然已到了别人家门口了,人都站门口欢迎我们了,那就去吧,就算是一种礼仪。门票,就算是我们登门拜访的一点礼金而已。去亲朋好友家串门做客,我们还得拎点东西了,去别人村里作客送点礼品更是无可厚非。最重要的是,即使这已是一个对游客开放的马赛村,它也还是马赛村,是马赛人自己的家,而非一个临时搭建起来供游客参观的人工景点。跟着Peter进了马赛村。过那道拱门时,身材矮小如我,也得弯腰才能进入。村不大,零落地散着一些土坯砌成的房屋。低矮的土屋,与马赛人的身高同样不匹配。待我们一一进入,十几个马赛男人已经排成一排,准备为我们跳“勇士之舞”。“勇士之舞”是马赛男人的传统舞蹈,在他们的哼唱中,一个接一个的马赛人开始立定跳高,跳完一轮,再来一轮。除了绷紧小腿,笔直地往上跳,勇士之舞没有更多动作,手上也不需要多余的比划,只要尽可能地跳得高些就行。这真是我所见过的最简单的舞蹈。但其实,跳得高,跑得快,历来就是马赛人对勇士的认定准,这其实也与他们的游牧习性相关。(拍摄者:蟋蟀头) 跳完舞,Peter开始为我们介绍他们的村庄。Peter说,收来的门票钱是为六个村子的100多个孩子筹建学校而用。得知我们每人交的35美元将用来建学校时,我心里顿时宽慰了许多。我问Peter,他为何会说英语?因为在我的想法里,以游牧为生的马赛部落,遵循传统生活方式的马赛人,一口流利的英语,似乎与他们完全沾不上边。Peter告诉我,他上过学。他竟然上过学?我有点吃惊。再问,村里有多少人上过学时,他平静地说道:“两个人。”另一个人,便是他的弟弟。“你是村长吗?”我问。能有这样特殊待遇的人,在我看来,必定是特权阶层。“NO。my father is chief.” 原来,他是酋长的儿子。Peter很得意地告诉我,他有10个老婆?十个老婆?!太让人吃惊了,他怎么顾得过来?“你结婚了吗?”这次轮到他向我提问了。“结婚了。”我指了指正在拍照的蟋蟀头。“不过,他只有我一个老婆。”我补充道。“你老婆向我提了这么多问,看来她爱上我了。要不,你把她让给我吧!”Peter开玩笑地和蟋蟀头说道。“NO。”蟋蟀头摇着头答道。但后来,他后悔了,和我说,“我应该假装答应他,再看他打算用多少头牛来换你,你就知道你值多少头牛了!”他刚一说完,便被我狠狠地掐了一下。不过,以畜牧为生的马赛人,的确是用牲畜作为娶亲的聘礼,据说十头牛就可以娶一个老婆。 接下来,Peter就要带我们进屋去参观了。马赛人的房屋用泥土和牛龚搭建而成,屋顶则用茅草盖上。在马赛娶老婆,男人不用担心房子问,因为房屋都由老婆搭建,一个老婆一个屋子。门很小,依然只能弯腰进去。进去后是厅,除了一股难闻的骚味,小小的厅里什么也没有。如果要坐下来,对着门,靠墙的一侧有一条砌高的土堆,可以当沙发一用。而这难闻的味道,则来自牲畜。因为牲畜是马赛人的财产,有时晚上会让牛羊进屋,以防被野兽偷袭。所以,马赛人的房屋实际上是人畜共用,有股怪味也就在所难免了。侧面有个更小的门洞,钻进去,再向左转个弯,便是卧室了。这样的内部构造,其实是防止野兽或者敌人的贸然闯入。卧室小得可怜。靠右的地上用土稍微砌高点,再铺一些布,就是他们的床了。我有一个疑问,马赛人这么高的个子,这么短的床,岂不是从来都不能伸直腿睡觉?距离床边不到一米远的土灶,便是他们煮饭的地方。而墙上那个透着光亮的小洞,则是窗户。在我看来,说是窗户实在太不贴切,怎么看也只能说是个窗洞。在屋里生火煮东西,却只有这么小的两个窗孔换气,人住里面岂不要闷死?灯呢?屋里黑漆漆的一片,他们晚上用什么照明呢?杜导的解释是,马赛人的生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黑就睡觉了,根本用不着点灯。家徒四壁,马赛人的房屋真是把这个词解释得再透彻不过。(拍摄者:蟋蟀头)几个人挤在屋里,没呆多久,已觉缺氧,再加上屋内气味奇怪,我必须得出去透口气了。一出来,迎面便撞上一气质不凡的老者,他便是Peter的父亲——酋长大人。蟋蟀头按中国人的见面规矩,赶紧递上一支烟。老酋长把烟接过来,微笑不语。虽然他不会英语,我们无法更多交流,但老酋长的确是给人一种大家长的感觉。 令人惊讶的是,马赛人至今沿袭万年前钻木取火的传统。两个人搭手。把一束枯草杆垫在地上,草杆上再放一个带孔的木块,一人用手按紧这个木块,不让它移动。另一人则用一根木棍穿过木块的孔眼,并两手合掌转动木棍。18秒的时候,开始有烟冒出,不到30秒,那束枯草杆已有些许火星。马赛人便把木棍和木块拿开,用手捧着枯草杆,用嘴对着火星开始吹。烟雾越来越大,直至那束枯草杆燃起了红色的火苗。钻木取火成功,全过程仅1分钟15秒。但我永远是那个“为什么小姐”,从小到大都是如此。我从蟋蟀头那里拿来一盒火柴,问Peter,“你们为何不用火柴呢?这个更方便快捷。”说完,我掏出一根火柴,准备示范给他看,让他知道现代文明的厉害。哪知,第一根火柴竟然没划燃;换一根火柴,不行;再换一根。连换几根火柴后,Peter笑了,我却万分沮丧,并且无从解释。也许,是神不想破坏马赛人对钻木取火的执着吧,想借马赛人将这古老的传统保持下去,以告诉后人,我们人类曾经用这样的方式取火。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随后Peter拿了一个带孔的木块问我,要不要买?而且开价不菲。 接着,女人们终于登场,为我们表演唱歌。与马赛男人相比,女人的穿着就色彩丰富许多,而且身形相对肥胖,不知这是否与生育有关。 一夫多妻,全世界男人的梦想。不能一夫多妻,但至少可以与老婆们合个影。男队友们都纷纷跑过去与马赛女人合影,领队清静跑得最快,顺利拔得头筹,75次之,飞翔第三。只是,老婆们却越来越少。可怜的蟋蟀头,轮到他时,只剩三个马赛女人了。但他还是很开心,跟着马赛女人一起边唱边扭。她们唱的是马赛语,可蟋蟀头,你唱的又是什么呢?虽然是第四个上场,但明显他很受马赛女人的欢迎,一起唱歌,还一边有所交流。只是,你们在说什么呢? 唱完几曲后,马赛女人们散去,Peter要继续带我们去参观。他指着房屋后面草地上围成半圆形的货摊说,“This is our market.”货摊上的东西无非是一些手链、项链和木制工艺品。Peter指着手链和项链告诉我说:“这些都是我们村里的女人做的。”然后指着木雕说,“这些都是我们男人做的。”“卖这些东西的收入也将用来建我们的学校。”看着这些做工粗糙,且大同小异的商品,这一次,我却有点怀疑了。真的是自己做的?真的会把钱用来建学校?无论如何,读过书的Peter已经不再是一个原始的马赛人了,也许,在他的意识里,早已植入了市场经济。不过后来再想想,即使这些收入不是用来建学校,而是用来改善他们的生活,也未尝不可。毕竟,他们的生活环境,真的不咋样。而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放牧早已不再是他们唯一的谋生手段。旅游收入,已经成为这些村庄重要的收入来源。([]
林忠翰
百闻不如一见,不去印度走走,就不能了解这个国家的真面貌。21天时间虽然短,走了11个城市,穿越了广大农村,尽管对印度只有肤浅的了解(我们几乎和印度人没有真正的交流),但仍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印度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保留下来的古迹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大概这是吸引世界各国游客的主要原因。印度百姓对游客的热情超出预料。城市繁华地区非常拥挤,基础设施落后,普遍人多的地方很脏。 这位先生左手抓住火车门把手,探身到车窗前试意让我们给他拍照。泰姬陵下可爱的印度小姑娘第一次乘火车遇到的印度baby从孟买开始,我们的行迹。我们七人中我的机票是最后买的,反而最便宜,天津到印度往返共2800元人民币。转机期间在吉隆坡逛街 来到印度上空 初识孟买孟买的火车站大楼是世界文化遗产 阳光照在孟买车站大楼的玻璃窗上 印度第一餐 在印度门前合影的小学生 孟买紧邻阿拉伯海海岸大堤上有许多年轻人年轻人喜欢被拍照第一次坐火车从孟买到奥兰加巴德,老王在国内网上买的普通硬座车票,相当拥挤,这段旅程让大家充分体验了快乐。车顶的风扇密度大,可以想像夏天之炎热。拥挤超过了中国春运,印度人习惯了图中这么坐,曾有人想坐到我们脚前。给带小孩儿的妇女让座,这个小傢伙给大家带来了欢乐,流轮抱。老王贺老李得贵子,说老李:八十八,还结瓜。埃洛拉石窟位于奥兰加巴德西北约25至30公里处,有34座的石窟,佛教石窟共12座,印度教石窟有17座,耆那教石窟有5座,全长约2公里,是公元7世纪至11世纪时期,也就是早期遮娄其王朝、罗湿陀罗拘陀王朝时期的宗教建筑,埃洛拉以雕刻著称,形式上呈现大乘佛教末期的特征。其中第16窟凯拉萨神庙,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完美景致,堪称建筑艺术史上的绝色,令人叹为观止。因为只有一天时间,我们没有参观更远的阿旃陀石窟。 埃洛拉第16窟凯拉萨神庙 从8世纪中期,一位石匠用凿子开凿岩壁开始,到今后的100多年,在德干高原一块独体巨石之上,耗费上百年的岁月和几代人的人生,用纯手工雕刻出来一个巨大的寺庙。看到这些人工的杰作,我的感受就是震撼,来印度哪怕就看这一个景点也值了。(照片中红箭头指处是岩壁上的一个大蜂巢) 岁月侵蚀使雕塑残破,但仍能看出其风采。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夕阳照耀第16窟 这个小朋友也许在感受神的力量... 第16窟凯拉萨神庙属印度教,神宙最高点这个雕塑觉得是印度教膜拜的“林迦”。 印度的庙宇及街头随处可见的,就是供奉着代表湿婆大神的“林迦”,而人形的湿婆像反而很少见。林迦一般呈勃起状,以代表女性生殖器的“约尼”为底座。不了解林迦,就很难了解印度教的特色。 我觉得宗教在印度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负面作用,由于印度教生殖崇拜,造成计划生育很难实现。具说印度目前人口达11亿。 圆形的花瓣托起四个神兽,不知道是什么寓意,极其壮观。 设计这个石窟的人一定是艺术大师,技术大家,也许这是集体创作所成。 匆匆看过埃咯拉古窟,当晚乘大巴第二天清晨回到孟买,住了两天,旅馆紧邻市中心泰姬玛哈大饭店,2008年11月这个饭店遭恐怖分子袭击,许多人遇难。在去象山岛的船上看印度门和泰姬玛哈大酒店。 印度门到象山岛约12公里,岛上有若干个石窟。有点象敦煌石窟石柱尾随渡船的海鸥争抢游客抛到空中的食物 在渡船上拍照,印度门是当年为迎接英王来访而建,现在成了志性建筑;印度门上方的刻字。回到孟买,多次路过艺术博物馆,这座建筑外形对人很有吸引力,离开孟买那天去参观,不巧那天闭馆。 孟买大学旧址 孟买大学旧址 盆中花参观结束我们来到城堡旁一个超五星级在饭店内休息的林总、老金,这两位的英文超棒,使我们一路过关斩将,问路、住宿、吃饭、买车票较顺利。这个美丽的泳池提高了饭店的档次 这次出游大家在一起交流摄影技术,常提的一个词就是“色温”,老林还常把色温的的色念成三声的“SHAI”。夕阳照耀下的... 从城堡出来走在小镇上,商店外摆着五颜六色的女鞋。 傍晚,乘船游小湖,阳光照在湖面上,一片红霞。 在乌代浦尔游玩一天,晚上坐大巴赶往第四座城市斋浦尔。夜里发生了小悲剧,一个急刹车,正在换衣服的老金猝不及防,摔倒头撞在棱角上,头顶正中破了一个约七厘米的口子,鲜血流了许多。老林让司机紧急就地找医院。汽车开了约一刻钟停在路边,黑暗中,老林我和几印度人陪老金到卫生所就医。医生的作法让我目瞪口呆,他也不洗手,简单处理一下,脏手拿着针就要缝,我真是无语了... 简单包扎后,我们上车了,决定到斋浦尔找一个最好的医院治疗。 照片正中就是医生,象是乡镇卫生院大夫,感觉有点象我国文革中的赤脚医生。唉,他们的卫生习惯啊! 汽车开到斋浦尔时天已经亮了,安排好住宿,老金老林我乘TUTU车来一家全市最好的医院。这里干净整洁,医生护士温文尔雅(这是一家私人医院,美国人推荐到这里就医)。照片中的女医生为老金做了缝合手术,并打了破伤风针。 手术后去看门诊大夫,约定换药次数和时间。印度医院的诊室布局和中国还是有区别的,墙上书架摆满了医书。后来问老金为什么这些医生都这么儒雅,老金说他们都是从海外学成回来的医生。 老林是老金的中学同学和兵团战友兼铁哥们儿,手术中他痛心的说:本来挺高兴的出来玩,没想到出这事,回去怎么和老金夫人交待啊! 不行你们去玩吧,我和老金去新德里坐飞机回北京。老林的话很感人,患难见真情。手术成功后,大家都十分高兴,兴奋的开始了斋浦尔之旅。 包了送老金去医院那位司机的TUTU车,参观的第一景点是位于市中心的城市宫殿。 城市宫殿City Palace是一座由当时的印度王公萨瓦伊·斋·辛格二世于1726年建造的宫殿。这座装饰精美的7层建筑,现在仍然是印度王公的住所,其中一部分已被改建为博物馆。在这里您可以真实地亲身感受王公生活的奢华。 侍者站立处是一个极其精美华丽的孔雀门参观和城市宫殿相邻的斋浦尔天文台(Jantar Mantar)。斋·辛格二世建造的三座天文台(另外还有德里、瓦拉纳西的两处)中,斋浦尔的这座规模最为巨大。也是现在唯一还在使用的天文台。 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参观第3个景点是象背上的山城—琥珀宫(Amber Palace),TUTU车吃力的翻过一个陡坡来到城堡脚下。建在山丘之上的这座宫殿,地势远远高于周围其他城市。16世纪建成时,是当时卡奇瓦哈家族王国的首都。 沿着曲折的路步入城堡内,里面有一个大院子。宫殿几乎全部由石材建成精美的装饰图案令人目不暇接石柱建筑华美到了极致;后来老林说过一段话:“其实印度人很纠结,印度人大部分信奉印度教,但拿得出手给人看的古迹大都是伊斯教保留下来的。 ”城堡维修工人城堡下的小湖 屋顶的图案很华美正下方拍不全,只能斜着照一张。([]
赵雅君
2013年10月5——6日两天我与健康快乐群一起到本溪赏枫叶 我们早上6点在中兴门前集合出发前往洋湖沟 湖里与大地森林公园我的心情无比激动 又是一年落叶黄一场秋雨一场凉 天高云淡,微风送凉当秋季悄悄来临之时我的心也随着来到大山里 享受着大自然美感受着大山的怀抱这时到山里看枫叶正是好季节 也是一年中人们感觉最惬意的时光 大自然送给人们这如花似锦的季节,春华秋实;祖国大地,金色稻浪,收获喜悦 温情感伤 而我喜欢秋天的理由很是简单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时候 我们刚来到山脚下 就看见山两旁的枫树 有的还是金灿灿的黄色 有的是半黄半红 还有的则是火一般的红色 还有棵棵翠绿的松柏我的心一下就被大山所拥抱我在用心去感受大山感受大自然的温暖我已经陶醉了 还是用我手中的相机拍下这美丽风景红叶与人物留下美好的记忆吧([]
李珮心
我和老头儿都属于那种爱幻想却懒于行动的人,如果说年轻的时候还有那么点冲动和冲劲,现在已然过而立近不惑,越发的懒了,很多事情只是想想,时间久了就了无声息了。 “咱俩去西藏吧!”这个念头去年就有了,但当时真的只是想一想,说一说,什么时候能去?猴年马月~~ 看别人进藏的贴子,只能欣赏之余,外加羡慕嫉妒恨!~~ 今年五月,正好老头儿单位合同到期,打算换个环境,不续了。我早两年也辞职自己做点小生意,这年头小本生意难做,索性就这个机会去西藏,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开始准备,说实话,一边准备着也一边纠结着,这是真滴嘛,真滴要去西藏了?~~原打算五月末出发,后因为家里有事,一拖再拖,有那么一段时间感觉这次又要泡汤了,心情很低落。人生怎么就那么纠结!~~ 终于,六月下旬的时候,决定无论准备到什么程度,七月初出发,定了三个日期,7月3日,5日,或7日。 后于7月5日下午6点于大连家里出发,西藏圆梦之旅终于启程了~~~DAY 1 大连旅顺港--山东东营港 DAY 2 山东东营--河南洛阳 DAY 3 洛阳--西安 游西安兵马俑 DAY 4 西安--九寨沟 夜宿九寨沟 DAY 5 九寨沟一日游 DAY 6 阿坝松潘县--成都 夜宿成都 DAY 7 成都 成都大熊猫基地,宽窄巷子DAY 8 成都--德昌 夜宿德昌服务区 DAY 9 德昌--丽江 德昌服务区,攀枝花,丽江DAY 10 丽江 丽江古城,拉丽海DAY 11 丽江--大理 DAY 12 大理 大理古城,洱海公园DAY 13 大理--香格里拉,夜住迪庆 DAY 14 香格里拉--曲孜卡乡 迪庆,德钦,盐井,曲孜卡乡DAY 15 曲孜卡--左贡 曲孜卡,芒康,左贡DAY 16 左贡--波密 左贡,邦达,八宿,然乌,波密DAY 17 勇过通麦天险 波密,通麦,鲁朗,林芝,巴松措DAY 18 到达圣城拉萨 巴松措,墨竹工卡,拉萨DAY 19 拉萨 DAY 20 布达拉宫 DAY 21 拉萨 --那木措 大昭寺,八廓街,当雄,那木措DAY 22 那木措--雁石坪 DAY 23 雁石坪--格尔木 雁石坪--沱沱河--格尔木DAY 24 格尔木-敦煌 莫高窟DAY 25 张掖丹霞地貌 瓜州,嘉峪关,张掖DAY 26 张掖 --银川 DAY 27 吃包头小肥羊总店 银川,包头DAY 28 游格根塔拉草原 包头,呼市,怀安DAY 29 贡格尔草原露营 怀安,克什克腾,贡格尔草原DAY 30 克什克腾--大连 先来介绍下准备活动:车辆是两厢小车,不足两年,车况没问。之前看其它进藏的贴子,也提到西藏住宿的不方便,一是藏民的生活习惯怕不适应,二是遇到路毁堵车的时候又坐地起价。三是不想赶路,随心随性,遇到合适的地方就可以住下,这样最好!一路下来,三十天,我们只住了6天店,其它全住在车里,西藏境内睡觉全部床车解决,西藏的温度真的很适合睡车里,不冷不热,很舒服。关于这次旅行的各项费用这里做个总结:1,加油费:5195元(11517公里)2,过路费:2943元(高速2828,省道115)3,门票费:2096元4,住宿费:702元(6天)5,外食费:974元(包括饭店和小吃)6,车保养费:451元。7,药品:67元8,保险:66元9,船票:900元10,其它买菜买水果停车费等等杂费:1119元----------------------------总计:14513元。11,再加上之前准备物资和车辆改装的花费大约1000元。----------------------------总计:15000左右。心得:其实还算省的,毕竟30天,一万多公里。平均每天也就不到500块钱,要吃要喝要住要玩要加油要跑路,想想,是不是很省了,用我老头儿的话说,省到家了。 DAY 1 大连旅顺港--山东东营港 7月5日,第一天,坐船到东营,晚10点到第二天早5点,7个小时在船上,就是睡觉!7月5日花销:1,船票:880元(190*2+500)2,甲板票:20元3,大连境内高速:15元---------------------总计:915元DAY 2 山东东营--河南洛阳 第二天,7月6日,没什么具体安排,就是赶路,从东营向西安方向,能滚多远滚多远。晚饭的时候不太饿,吃的桃子,没做饭。7月6日花销:1,加油:240元(山东利津服务区,7.83元/升)2,山东境内高速费:1103,河北境内高速费 90+115=2054,加油:240(河南安阳服务区,7.78元/升)-----------------总计:795元 第三天,7月7日,重要景点:西安兵马俑7月7日花销:1,加油250 陕西南沙服务区 7.78元/升2,河南省内高速费:1453,陕西省内高速费:75元4,兵马俑门票:300元5,兵马俑电瓶车票:10元6,兵马俑停车费:20元7,公交车:8元8,小吃:84元9,住宿:148元(西安加利利快捷酒店)------------------------总计:1040元。([]
《
精油按摩3》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烟台半岛白癜风只为原作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并收藏《
精油按摩3》最新章节。
烟台半岛白癜风友情链接